<正>交往是人们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面对面式的直接交往,借助传播媒介的媒介化交往成为一种重要的交往形态。数字媒介的深度嵌入重构着人类交往的主体和场景。交往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现实个体,各类拟人主体也成为交往主体。交往主体的拓展也使得人作为传统交往主体的身份变得高度流动和复杂,人们在媒介空间中的自我呈现与信息交互需要同时面向多个圈层、多类主体。深度媒介化塑造出人与人、人与拟人主体等多主体共存的交往图景,传统线下的人际网络与数字网络共同构成交往的总体空间,交往的参与者和联结方式都更加多元化。
2025年08期 No.784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涂凌波;杨靖毅;
数智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媒介化交往及其交往关系成为普遍现实,而且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本体论”层面的变革,催生了人与人、人与拟人主体之间的新型交往关系。从主体维度可将媒介化交往关系划分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拟人主体的关系,并构成复杂、嵌套的关系网络。媒介化交往关系的新特征在于,关系强度上突破了强弱二元关系,关系信任模式上保持与转移并存,关系维系上的背景化与自主化。深度媒介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的本体变革及其未来走向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2025年08期 No.784 5-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 杨奇光;梅藐;
Z世代群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城镇生活影像的碎片化拼贴,以“怀旧拼图”的方式构筑情感连接并形塑集体记忆。本研究基于媒介化交往的理论视角,系统考察怀旧拼图作为一类记忆实践的生成机制与心理动因。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怀旧拼图现象折射出Z世代群体在液态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焦虑与现实社交疏离,在媒介化交往中,Z世代通过怀旧的视觉符号生产与传播、怀旧的情感连接与共鸣勾连起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并在强化文化认同的同时与国家叙事共振,形成了以流动性、参与性与连接性为特征的青年数字怀旧新范式。
2025年08期 No.784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 张梅芳;曾祥梦;张博威;
儿童权力在现实交往和学术研究中长期被置于边缘位置。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权下,儿童作为社会能动者在人机交往实践中展开了权力主导探索。研究采用深度个案的扎根理论,归纳构建出儿童在人机角色扮演中的权力动态机制模型,其以权力博弈为直接表现、社交策略为工具支撑、时空管理为情境因素、激励协调为动力保障。研究发现,在智媒时代,儿童建立起虚拟社交的权力试验场,借助多维策略对权力进行建构和调适;儿童发展了数字分身,形成虚实切换的新型社交模式;儿童与智能体之间呈现双向塑造态势,其影响由技术层面向儿童认知发展。
2025年08期 No.784 1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5K]